《论四时节气》

原文

卦气正月为泰,天气下降,当为雨水;二月大壮,雷在天上,当为惊蛰,先雨水而后惊蛰,亦宜也,惊蛰者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也;清明者,万物齐乎巽,巽为风也,巽洁齐而曰清明,清明乃洁齐之义;谷雨三月中,自雨水后土膏脉动,至此又雨,则土脉生物,所以滋五谷之种也;小满四月中,先儒云:小雪后阳一日生一分,积三十日,生三十分而成一昼,为冬至,小满后阴生亦然。至若三月中谷雨,五月中芒种,此二气独指谷麦言,谷必原其生之始,谷种于春,得木之气,残于秋,金克木也;麦必要其成之终,麦种于秋,得金之气,成于夏,火克金也;六月节小暑,六月中大暑,六月中暑之极,故谓大,然未至于大则犹为小也;七月中处暑,七月暑之终,寒之始,大火西流,暑气于是乎处矣,处者,隐也,藏伏之义也;白露八月节,寒露九月节,秋木属金,金色白,金气寒白者,露色,寒者,露之气,先白而气始寒,固有渐也,九月中霜降露寒,始结为霜也;立冬后曰小雪、大雪,寒气始于露,中于霜,终于雪,霜之前为露,霜由白而始寒,霜之后为雪,雪由小而至大,皆有渐也;至小寒大寒,《幽风》云:「一之日徉发,二之日栗烈」,徉发风寒,故十一月之馀为小寒,栗烈气寒,故十二月之终为大寒也。

大抵合而言之,上半年主长生,曰雨曰雷曰风,皆生之气,下半年主生成,曰露曰霜曰雪,皆成之气。下半年言天时,不言农时,农时莫急于春夏也。

解读

卦气中正月对应的是泰卦,天气下降,此时应为雨水节气;二月对应的是大壮卦,雷在天上,此时应为惊蛰节气,先有雨水而后有惊蛰,也是合适的。所谓惊蛰,是指万物从震卦所代表的震动中苏醒,震代表雷;清明时节,万物在巽卦所代表的状态下整齐生长,巽代表风,巽有洁净整齐之意所以称为清明,清明就是洁净整齐的意思;谷雨是三月的中气,自从雨水节气之后土地中的肥力开始涌动,到了谷雨又降雨,那么土地就能够孕育生物,从而滋养五谷的种子;小满是四月的中气,前代儒者说:小雪之后阳气一天增长一分,积累三十天,增长三十分就形成了一昼夜的变化,到了冬至,小满之后阴气的生长也是如此。至于三月中的谷雨、五月中的芒种,这两个节气专门针对谷物和麦子而言。谷物一定要追溯它生长的开始,谷种在春天播种,得到木的气息,在秋天衰败,是因为金克木;麦子一定要关注它成熟的终结,麦种在秋天播种,得到金的气息,在夏天成熟,是因为火克金;六月的节气有小暑,六月的中气是大暑,六月是暑热达到极致的时候,所以称为大暑,然而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就称为小暑;七月的中气是处暑,七月是暑热结束、寒冷开始的时候,心宿向西移动,暑气在这里就隐藏起来了,“处”就是隐藏、藏伏的意思;白露是八月的节气,寒露是九月的节气,秋季五行属金,金的颜色是白色,金气寒冷,白色是露水的颜色,寒冷是露水的气息,先出现白色的露水然后气息开始寒冷,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,九月中的霜降,是因为露水寒冷,开始凝结成霜了;立冬之后是小雪、大雪,寒气从露水开始显现,在霜的时候加重,到雪的时候达到极致,霜之前是露水,霜从白色开始且寒气渐生,霜之后是雪,雪从少到多,都是有渐进过程的;到了小寒和大寒,《豳风》中说:“一之日觱发,二之日栗烈”,觱发表示风寒,所以十一月末是小寒,栗烈表示气寒,所以十二月末是大寒。

大体上来说,综合来讲,上半年主要是万物生长的时期,像雨、雷、风,都属于促进生长的气象;下半年主要是万物成熟的时期,像露、霜、雪,都属于促使成熟的气象。下半年说的是天时,而不涉及农时,因为农时中没有比春夏更紧迫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