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五行生成》

原文

天高寥廓,六气回旋以成四时;地厚幽深,五行化生以成万物。可谓无穷而莫测者也。圣人立法以推步者,盖不能逃其数。观其立数之因,亦皆出乎自然。故载于经典,同而不异,推以达其机,穷以通其变,皆不离于数内。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者,咸有所自也。水,北方子之位也,子者,阳之初一,阳数也,故水曰一;火,南方午之位也,午者,阴之初二,阴数也,故火曰二;木居东方,东,阳也,三者,奇之数,亦阳也,故木曰三;金居西方,西,阴也,四者,偶之数,亦阴也,故金曰四;土应西南长夏,五者,奇之数,亦阳也,故土曰五。由是论之,则数以阴阳而配者也。若考其深义,则水生于一。天地未分,万物未成之初,莫不先见于水,故《灵枢经》曰:「太一者,水之尊号。先天地之母,后万物之源。」以今验之,草木子实未就,人虫、胎卵、胎胚皆水也,岂不以为一?及其水之聚而形质化,莫不备阴阳之气在中而后成。故物之小而味苦者,火之兆也;物熟则甘,土之味也。甘极而后淡,淡,本也。然人禀父母阴阳生成之化,故先生二肾,左肾属水,右肾属火。火曰命门,则火之因水而后见。故火曰次二。盖草木子实,大小虽异,其中皆有两以相合者,与人肾同,亦阴阳之兆。是以万物非阴阳合体则不能化生也。既阴阳合体,然后而春生而秋成,故次三曰木,次四曰金。盖水有所属,火有所藏,木有所发,金有所别,莫不皆因土而后成也。故金木水火皆待土而后成。兼其土数,五以成之,则水六,火七,木八,金九;土常以五之生数不可至十者,土不待十以成,是生成之数皆五以合之。明大衍之数,由是以立,则万物岂能逃其数哉?

解读

天空高远广阔,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气循环流转形成四季;大地深厚幽深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变化滋生形成万物。可以说这是无穷无尽且难以揣测的。圣人制定法则来推算天象历法,大概也不能脱离其中的数理规律。观察他们确立数字的缘由,也都出自自然。所以这些记载在经典之中,相同而没有差异,推究以通达其中的机妙,穷尽其变化以通晓其规律,都不脱离数字的范畴。一是水,二是火,三是木,四是金,五是土,都有其由来。水,在北方子的方位,子是阳气初始,属于阳数,所以水为一;火,在南方午的方位,午是阴气第二初始,属于阴数,所以火为二;木位于东方,东方属阳,三是奇数,也属阳,所以木为三;金位于西方,西方属阴,四是偶数,也属阴,所以金为四;土对应西南方的长夏,五是奇数,也属阳,所以土为五。由此而论,数字是根据阴阳来匹配的。若探究其深刻含义,水始于一。在天地尚未分开、万物尚未形成之初,无不先出现水,所以《灵枢经》说:“太一,是水的尊号。是先于天地的母体,是后于万物的源头。”以现在来验证,草木的种子果实未成熟时,人和虫的胎卵、胚胎都是水,难道不能认为是一吗?等到水聚集而形成物质形态,无不具备阴阳之气在其中而后形成。所以物体小且味苦的,是火的征兆;物体成熟则味甘,甘是土的味道。甘到极点而后变淡,淡是根本。然而人秉承父母阴阳生成的变化,所以先生成两个肾,左肾属水,右肾属火。火称为命门,那么火是因为水而后显现。所以火排在第二。大概草木的种子果实,大小虽然不同,其中都有两者相互结合的,和人的肾相同,也是阴阳的征兆。因此万物如果不是阴阳结合就不能化生。既然阴阳结合,然后春天生长秋天成熟,所以第三是木,第四是金。大概水有所归属,火有所潜藏,木有所生发,金有所区别,无不是因为土而后形成。所以金木水火都要依靠土而后形成。加上土的数字五来成就它们,那么水为六,火为七,木为八,金为九;土通常以五为生数不能到十,是因为土不需要到十就已经形成,这样生成之数都是以五来相合。明白大衍之数由此而确立,那么万物怎么能逃脱其中的数理规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