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十干十二支 -1
原文
天地之间,一气而已。惟有动静,遂分阴阳。有老少,遂分四象。老者极动静之时,是为太阳太阴;少者初动初静之际,是为少阴少阳。有是四象,而五行具于其中矣。水者,太阴也;火者,太阳也;木者,少阳也;金者,少阴也;土者,阴阳老少、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。
有是五行,何以又有十干十二支乎?盖有阴阳,因生五行,而五行之中,各有阴阳。即以木论,甲乙者,木之阴阳也。甲者,乙之气;乙者,甲之质。在天为生气,而流行于万物者,甲也;在地为万物,而承兹生气者,乙也。又细分之,生气之散布者,甲之甲,而生气之凝成者,甲之乙;万木之所以有枝叶者,乙之甲,而万木之枝枝叶叶者,乙之乙也。方其为甲,而乙之气已备;及其为乙,而甲之质乃坚。有是甲乙,而木之阴阳具矣。
何以复有寅卯者,又与甲乙分阴阳天地而言之者也。以甲乙而分阴阳,则甲为阳,乙为阴,木之行于天而为阴阳者也。以寅卯而阴阳,则寅为阳,卯为阴,木之存乎地而为阴阳者也。以甲乙寅卯而统分阴阳,则甲乙为阳寅卯为阴,木之在天成象而在地成形者也。甲乙行乎天,而寅卯受之;寅卯存乎地,而甲乙施焉。是故甲乙如官长,寅卯如该管地方。甲禄于寅,乙禄于卯,如府官之在郡,县官之在邑,而各司一月之令也。
甲乙在天,故动而不居。建寅之月,岂必当甲?建卯之月,岂必当乙?寅卯在地,故止而不迁。甲虽递易,月必建寅;乙虽递易,月必建卯。以气而论,甲旺于乙;以质而论,乙坚于甲。而俗书谬论,以甲为大林,盛而宜斩,乙为微苗,脆而莫伤,可为不知阴阳之理者矣。以木类推,馀者可知,惟土为木火金水冲气,故寄旺于四时,而阴阳气质之理,亦同此论。欲学命者,必须先知干支之说,然后可以入门。
四时之运,相生而成,故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复生木,即相生之序,循环迭运,而时行不匮。然而有生又必有克,生而不克,则四时亦不成矣。克者,所以节而止之,使之收敛,以为发泄之机,故曰"天地节而四时成"。即以木论,木盛于夏,杀于秋,杀者,使发泄于外者藏收内,是杀正所以为生,大易以收敛为性情之实,以兑为万物所说,至哉言乎!譬如人之养生,固以饮食为生,然使时时饮食,而不使稍饥以待将来,人寿其能久乎?是以四时之运,生与克同用,克与生同功。
然以五行而统论之,则水木相生,金木相克。以五行之阴阳而分配之,则生克之中,又有异同。此所以水同生木,而印有偏正;金同克木,而局有官煞也。印绶之中,偏正相似,生克之殊,可置勿论;而相克之内,一官一煞,淑慝判然,其理不可不细详也。
即以甲乙庚辛言之。甲者,阳木也,木之生气也;乙者,阴木也,木之形质也。庚者,阳金也,秋天肃杀之气也;辛者,阴金也,人间五金之质也。木之生气,寄于木而行于天,故逢秋天为官,而乙则反是,庚官而辛杀也。又以丙丁庚辛言之。丙者,阳火也,融和之气也;丁者,阴火也,薪传之火也。秋天肃杀之气,逢阳和而克去,而人间之金,不畏阳和,此庚以丙为杀,而辛以丙为官也。人间金铁之质,逢薪传之火而立化,而肃杀之气,不畏薪传之火。此所以辛以丁为杀,而庚以丁为官也。即此以推,而馀者以相克可知矣。
五行干支之说,已详论于干支篇。干动而不息,支静而有常。以每干流行于十二支之月,而生旺墓绝系焉。
阳主聚,以进为进,故主顺;阴主散,以退为退,故主逆。长生沐浴等项,所以有阳顺阴逆之殊也。四时之运,功成者去,等用者进,故每流行于十二支之月,而生旺墓绝,又有一定。阳之所生,即阴之所死,彼此互换,自然之运也。即以甲乙论,甲为木之阳,木之枝枝叶叶,受天生气,已经收藏饱足,可以为来克发泄之机,此其所以生于亥也。木当午月,正枝叶繁盛之候,而甲何以死?却不是外虽繁盛,而内之生气发泄已尽,此其所以死于午也。乙木反是,午月枝叶繁盛,即为之生,亥月枝叶剥落,即为之死。以质而论,自与气殊也。以甲乙为例,馀可知矣。
支有十二月,故每干长生至胎养,亦分十二位。气之由盛而衰,衰而复盛,逐节细分,遂成十二。而长生沐浴等名,则假借形容之词也。长生者,犹人之初生也。沐浴者,犹人既生之后,而沐浴以去垢;如果核既为苗,则前之青壳,洗而去之矣。冠带者,形气渐长,犹人之年长而冠带也。临官者,由长而壮,犹人之可以出仕也。帝旺者,壮盛之极,犹人之可以辅帝而大有为也。衰者,盛极而衰,物之初变也。病者,衰之甚也。死者,气之尽而无馀也。墓者,造化收藏,犹人之埋于土者也。绝者,前之气已绝,后之气将续也。胎者,后之气续而结聚成胎也。养者,如人养母腹也。自是而后,长生循环无端矣。
解读
天地之间,不过是一种气罢了。因为有了动静,于是就分出了阴阳。有了老少的区分,于是就分出了四象。老者处于动静的极致状态,这就是太阳和太阴;少者处于刚开始动和刚开始静的时候,这就是少阴和少阳。有了这四象,五行就包含在其中了。水,属于太阴;火,属于太阳;木,属于少阳;金,属于少阴;土,是阴阳老少、木火金水相互冲和之气凝聚而成的。
既然有五行,为什么又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呢?大概是因为有阴阳,从而产生了五行,而五行之中,各自又有阴阳。就拿木来说,甲乙,就是木的阴阳。甲,是乙的气;乙,是甲的质。在天空中是使万物生长发育的生气,并且在万物中流行的,就是甲;在大地上是万物,并且承接这生气的,就是乙。再详细区分,生气散布开来的,是甲中的甲,而生气凝聚起来的,是甲中的乙;各种树木之所以有枝叶的原因,是乙中的甲,而各种树木的枝枝叶叶,是乙中的乙。当它呈现为甲的状态时,乙的气已经具备;等它成为乙的状态时,甲的质就变得坚实了。有了这甲乙,木的阴阳就都具备了。
为什么又有寅卯呢?这是又和甲乙从阴阳、天地的角度来区分而言的。用甲乙来区分阴阳,那么甲属阳,乙属阴,这是木在天运行所呈现的阴阳。用寅卯来区分阴阳,那么寅属阳,卯属阴,这是木存在于地所呈现的阴阳。用甲乙寅卯来统一区分阴阳,那么甲乙属阳,寅卯属阴,这是木在天形成天象而在地形成地形。甲乙在天运行,而寅卯接受其影响;寅卯存在于地,而甲乙施加作用于它们。所以甲乙就如同官长,寅卯就如同所管辖的地方。甲的禄位在寅,乙的禄位在卯,就好像府官在郡里,县官在县里,各自掌管一个月的政令。
甲和乙在天干的位置,所以是运动而不固定的。以寅月为正月,难道这个月就一定对应甲吗?以卯月为正月,难道这个月就一定对应乙吗?寅和卯在地支的位置,所以是静止而不迁移的。甲虽然会依次更替,但月份一定是以寅月为正月开始;乙虽然会依次更替,但月份一定是以卯月为顺序。从气的角度来说,甲比乙更旺盛;从质的角度来说,乙比甲更坚实。然而世俗的书籍中有荒谬的说法,认为甲代表大林,因为茂盛所以适合砍伐,乙代表微小的幼苗,因为脆弱所以不能伤害,这可以说是不懂得阴阳道理的言论了。按照木的情况以此类推,其他的也就可以知道了。只有土是木、火、金、水相互冲激产生的气,所以在四季中都有旺盛的时候,而阴阳气质的道理,也和这个说法相同。想要学习命理的人,必须先了解天干地支的学说,然后才可以入门。
四季的运行,相互滋生而形成循环。所以木能生火,火能生土,土能生金,金能生水,水又能生木。这就是相生的顺序,循环往复地运行,从而使四季交替永不停息。然而,有相生就必定有相克。如果只有相生而没有相克,那么四季的秩序也无法形成。相克,是用来调节和限制事物的发展,使它们收敛,从而为下一次的生发创造机会。所以说“天地有节制,四季才能形成”。就拿木来说,木在夏季生长旺盛,在秋季受到克制。所谓“克制”,就是让木向外发散的能量收敛到内部。这种克制其实正是为了下一次的生长。《易经》把收敛看作是事物本质的体现,把“兑”卦理解为万物喜悦的象征,这话说得真是太深刻了!比如人养生,固然要靠饮食来维持生命,但如果一直不停地吃东西,而不让身体稍微饥饿一下,以等待下一次的进食,人的寿命能长久吗?所以,四季的运行,相生和相克是同时起作用的,相克和相生具有同样的功效。
然而用五行来总体论述,那么水和木相生,金和木相克。用五行的阴阳来分别搭配,那么在相生相克之中,又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。这就是同样是水来生木,却有偏印和正印之分;同样是金来克木,却有官局和煞局的区别的原因。在印绶之中,偏印和正印相似,它们生克的不同之处,可以暂且不论;而在相克的情况里,一个是官,一个是煞,善恶截然不同,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详细探究。
就用甲乙庚辛来说。甲,是阳木,代表木的生气;乙,是阴木,代表木的形体实质。庚,是阳金,象征秋天肃杀的气息;辛,是阴金,代表人间五金的质地。木的生气,依附于木并在天地间运行,所以遇到秋天就成为官星,而乙则相反,(甲遇到庚为官星,乙遇到庚)庚为官星而辛为煞星。再用丙丁庚辛来说。丙,是阳火,代表融和的气息;丁,是阴火,如同薪火相传的火。秋天肃杀的气息,遇到阳和之气就会被克制消除,而人间的金,不畏惧阳和之气,所以庚把丙当作煞星,而辛把丙当作官星。人间金铁的质地,遇到薪火相传的火立刻就会熔化,而肃杀的气息,不畏惧薪火相传的火。这就是辛把丁当作煞星,而庚把丁当作官星的原因。依据这些来推断,其余的通过五行相克的道理就可以知道了。
五行和干支的说法,已经在干支篇详细论述过了。天干处于动态而永不停息,地支处于静态且有其固定规律。将每一个天干在十二个地支所代表的月份中运行的情况进行考察,就会产生生、旺、墓、绝等状态。
阳气主聚合,以向前发展为前进,所以主顺;阴气主离散,以向后退缩为后退,所以主逆。长生、沐浴等项目,因此有阳顺阴逆的区别。四季的运转,功效完成的就离去,等待任用的就前进,所以五行之气常常在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月份中流转,而生、旺、墓、绝又有固定的规律。阳所生的地方,就是阴所死的地方,彼此相互转换,这是自然的运行规律。就拿甲和乙来说,甲是木的阳干,树木的枝枝叶叶,接受了上天赋予的生气,已经收藏得充足饱满,可以作为被克泄的契机,这就是甲木生于亥月的原因。木在午月,正是枝叶繁茂的时候,可甲木为什么说死呢?这是因为外表虽然繁茂,但内部的生气已经发泄殆尽,这就是甲木死于午月的原因。乙木则相反,午月枝叶繁茂,就把这个时候当作它的生,亥月枝叶凋零脱落,就把这个时候当作它的死。从本质上来说,质和气相比较自然是不同的。以甲和乙为例,其余的就可以推知了。
地支有十二个月,所以每个天干从长生到胎养,也分为十二个位置。气从兴盛走向衰败,衰败后又重新兴盛,逐节细致划分,便形成了十二种状态。而长生、沐浴等名称,是借用的形容性词语。所谓长生,就如同人刚刚出生。沐浴,就好像人出生之后,通过沐浴去除污垢;就像果核长成幼苗后,之前的青壳就会脱落去掉。冠带,指形体和气息逐渐成长,就如同人年纪渐长开始佩戴冠带。临官,是从成长到强壮的阶段,就像人可以出来做官。帝旺,是强壮兴盛到了极点,就如同人可以辅佐帝王大有作为。衰,是兴盛到极点后开始衰败,是事物开始发生变化。病,是衰败得很严重的状态。死,是气完全耗尽没有剩余。墓,是自然造化将其收藏起来,就如同人被埋在土里。绝,是前面的气已经断绝,后面的气即将接续。胎,是后面接续的气聚集凝结成胎。养,就如同人在母亲腹中被养育。从这以后,就又开始长生循环,没有尽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