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总论纳音》

原文

尝观《笔谈》论六十甲子纳音,本六十律,旋相为宫,法也。纳音与《易》纳甲同法:乾纳甲、坤纳癸,始于乾而终于坤。纳音始于金,金,乾也,终于土,土,坤也。五行之中,惟有金铸而为器,则音响彰,纳音所以先金。

纳音之法,同类娶妻,隔八生子,律吕相生之法也。甲子,金之仲,同位娶乙丑,隔八下生壬申;金之孟壬申,同位娶癸酉,隔八上生庚辰;金之季庚辰,同位娶辛巳,隔八下生戊子。火之仲戊子,娶乙丑,生丙申;火之孟丙申,娶丁酉,生甲辰;火之季甲辰,娶乙巳,生壬子。木之仲如是左行,至于丁巳,中吕之宫。五音一终,复自甲午金之仲,娶乙未,隔八生壬寅,一如甲子之法,终于癸亥。

自子至于巳为阳,故自黄钟至于仲吕皆下生;自午至于亥为阴,故自林钟至于应钟皆上生。夫上下生者,正谓天气下降,地气上升。数之所合,变之所由出也。乾为天,坤为地,乾坤合而为泰;德为父,红为母,德红合而为东;乾为君,支为臣,干支合而纳音生。是故甲乙为君,子丑为臣,子丑甲乙合而为金。盖五行之在天下,各有气性,有材位,或相济或相克,若成器未成器,旺中受绝,绝中受气,惟相配而取之为不同耳。此金之数之所以难同而又有海中沙中之异。

解读

我曾经阅读《笔谈》中关于六十甲子纳音的论述,它依据的是六十律,采用旋相为宫的方法。纳音和《易经》的纳甲采用相同的方法:乾对应甲、坤对应癸,从乾开始到坤结束。纳音从金开始,金对应乾,到土结束,土对应坤。在五行之中,只有金属被铸造成器物后,声音才会清晰响亮,这就是纳音以金为先的原因。

纳音的方法,是同类的相配为“娶妻”,相隔八位产生新的组合为“生子”,这是律吕相生的法则。甲子,是金音中的仲音,与它同位的相配乙丑,相隔八位向下生出壬申;壬申是金音中的孟音,与它同位的相配癸酉,相隔八位向上生出庚辰;庚辰是金音中的季音,与它同位的相配辛巳,相隔八位向下生出戊子。戊子是火音中的仲音,与乙丑相配,生出丙申;丙申是火音中的孟音,与丁酉相配,生出甲辰;甲辰是火音中的季音,与乙巳相配,生出壬子。木音中的仲音也是像这样向左循环,直到丁巳,这是中吕的宫音。五音循环一轮结束,又从甲午这个金音中的仲音开始,与乙未相配,相隔八位生出壬寅,完全和甲子的方法一样,到癸亥结束。

从子到巳为阳,所以从黄钟到仲吕都是下生;从午到亥为阴,所以从林钟到应钟都是上生。所谓上下生,正是说天气下降,地气上升。这是数的契合,也是变化产生的缘由。乾代表天,坤代表地,乾坤相合就形成泰卦;德如同父亲,红如同母亲,德与红相合就形成东方;乾象征君主,支象征臣子,干支相合就产生了纳音。因此甲乙如同君主,子丑如同臣子,子丑与甲乙相合就化为金。大概五行在天下,各有其气性、材位,有的相互补益,有的相互克制,就像器物有成器与未成器之分,旺盛时会走向衰败,衰败时又会获得生气,只有相互配合选取时才会有所不同。这就是金的数理之所以难以相同,而且又有海中金、沙中金差异的原因。